吼叫的教育方式,一时省力,却输了孩子的长久发展。
没有一句关心,用伤人的话表达出来,会不变成伤害。
所以,别让当妈的辛苦,输在不会说话上!
“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,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,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。”
父母经常性的吼叫式教育,会让孩子小时候被经常惊吓,长大了性格上会出现各种问题~
被父母吼大的孩子,常常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柔和爱,甚至充满不易被发现的紧张和焦虑,会让你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。面对你的大吼大叫,孩子的反应无非三种:顺从、反抗、当耳旁风。这里说的“输”,并不是说要家长和孩子争输赢,而是说在教育的路上输了方法。
一般情况下,情绪的引发分别有“内部触发器”和“外部触发器”。所谓内部触发器,比如:今天我自己的状态不好,我感觉不舒服等等由自身产生的原因。而外部触发器,比如:孩子们很淘气,在玩的时候起了争执,进而触发了我们的情绪,因为我不接受孩子在家太吵闹等等这种由外部环境产生的原因。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对孩子发脾气的场景,都是发生在什么时候呢?大概有三类:
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类了。比如,你跟孩子说好了回家先做作业,可是孩子回到家里想先玩一会儿
然后你就会开始催,催了几次如果孩子没反应,可能就开始炸了:“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?说好了回家先做作业的,怎么还不开始?赶紧给我去写!”
这种因为催促而引发的吼叫,在起床、上学、吃饭、写作业、睡觉等场景下经常出现,可以说能贯穿一整天。
第二类情况是自己本来就感觉很糟,可能是心理上的,也可能是身体上的。
心理学上有个“踢猫效应”,说的是坏情绪的传染,坏情绪会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,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个角色,成为最终的受害者。
比如,你今天在单位里因为某个项目不顺利,被领导狠狠批了一通(领导可能早上发生了什么事心情不好,批得特别狠),你下班回到家,看见孩子在看电视,瞬间就爆发了:“你怎么在看电视呀!作业做完了吗?(开始无尽的唠叨+责骂)”还有一种情况是,你自己本来就身体上有些状况,可能比较累或者压力比较大,也会容易发脾气。
长期以来形成了用“吼叫”作为交流的方式,认为对孩子就是要这样说话的,曾经自己的父母也是这样养育他的。
这样的父母,会把吼叫形成一种习惯,孩子也会很“适应”这种方式。对他们来说,吼叫就像家常便饭一般。
在我们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,相信每一个家长都少不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,对孩子产生“ 吼叫”。而这种“吼叫”是否应当存在,它又对孩子会造成什么影响呢?
心理学家提出一个习得性无助的理论,意思就是遭受多次失败或者打击后,心理上易出现绝望和无奈的状态。
比如,被吼大的孩子非常敏感,慢慢变得懦弱,遇到冲突就喜欢逃避。
②.情绪不稳定,像父母一样没有耐心、脾气急躁、爱大吼大叫
父母是孩子的榜样,孩子是父母的镜子
父母的行为长期下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,
孩子觉得,爸爸妈妈遇到问题的时候,就是通过发脾气解决的,有样学样。
当遇到问题时,孩子也会易怒暴躁,容易发脾气,也会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。
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养成性格暴躁,随着年龄增长,也会对你,对他人大吼大叫,更甚者会动手!
经常被父母吼骂的孩子,他们内心很恐惧。为了不再被吼骂,孩子变得谨小慎微,也会委曲求全讨好父母。
孩子会顾及所有人的看法和感受,别人永远比自己重要,长此以往,孩子出现讨好型人格!
这样的孩子,会在社交活动中过于在意别人感受而忽略了自己感受,遇到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,也不懂拒绝,为了迁就别人而辛苦自己。
小时候没有力量对抗,面对强势暴躁的大人,孩子会选择撒谎,
因为撒谎是孩子趋利避害,逃避你训斥的做法。
久而久之养出了一个爱撒谎的孩子。
开心才能开智!大人强势和粗暴,孩子的能量就被压制的出不来,不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,也不愿做决定。
会把自己封闭起来,这样会让他感觉很安全。
久而久之,孩子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,找不到价值感和成就感!
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,特别是有自己想法,好强的这类的孩子,小时候压的越厉害,长大反弹的就越厉害。
等他长大了有力量了,到了青春期,就一定会跟你反抗。
久而久之,就养出了叛逆的孩子。
经常对孩子发脾气,长期受压迫的孩子别人要求他做事时,即使对方要求很过分他也会硬着头皮完成,因为听话是他从小刻在骨子里的认知。
对父母强制的无条件的顺从,这不仅会让孩子丧失自主性,做事没主见,性格会变得软弱。
7个情绪管理的有效方法
帮你戒吼戒躁
首先,父母要接纳自己吼叫的行为和因此产生的愧疚情绪。你不是孤军奋战,所有父母都在面对吼叫问题。
但是,如果你从现在开始改变,你就会比其他父母变得更好,也比吼叫的父母更早过上幸福的生活。
学会对自己友善,你就能更加友善地对待孩子。
其次,父母一定要了解吼叫带来的严重后果。
对于父母,吼叫会让自己情绪变坏,进而导致工作和生活秩序混乱,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的状态与质量。
对于孩子,吼叫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、叛逆、学习成绩差、孩子会效仿父母用吼叫解决问题等。
长期下去出现上面讲的7个不良性格和不良行为的产生!
当孩子总是出现行为问题,父母一定要先检查和自省自己的行为,是否存在吼叫,虐待孩子的各种行为。
想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,先从改变父母的行为开始。
父母的错误的教育方式(坏行为),就是孩子问题的根源。
父母的好行为是孩子成长的指南针。
情绪有 “无形” 的传染性,每一个情绪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。
如果没有把情绪源给找到并解决的话,这种不好的情绪会带动影响我们所有的事情。
当发现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,我们要学会回顾: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。
当不好的情绪来临时,要找到这个根源,而不是任由情绪的发生。
遇到孩子犯错时,最好的办法是倾听。
倾听是亲子沟通中最重要的钥匙。
学会倾听的父母更能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,去了解事情经过和找出处理方法,而不是一通吼叫。
虽然吼叫阻止了当下的错误,却无法避免孩子下次犯同样的错误,
倾听孩子说明事情经过,通过沟通引导孩子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,才是引导孩子改正自我的正确方式。
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应该学会同理心,理解他人。
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,也要教导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,看到自己的错误对他人带来的影响有多不好。
比如孩子常常不理人,家长可以试着用同样方式对孩子,在孩子情绪爆发后,和孩子好好说明,当孩子理解了他人的情绪,才会知道应该如何纠正自己的行为,年龄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。
问自己:
“为什么要发脾气?”
“这件事值不值得用发脾气来解决?”
“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方式解决呢?”
生气时,大脑的某个特定区域会释放化学信号
然后这些信号通过神经系统刺激内分泌系统分泌某些种激素,比如肾上腺素
每次当意识到自己声调高了,想冲孩子发火的时候,赶紧深呼吸7个来回,通过深呼吸,你会发现情绪不知不觉中平复了很多。
在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,努力平静自己,当然不要过于压制自己的情绪
否则会得到“火山爆发的结果。
Tips:
积极的暂停:当你感觉自己要吼叫时,先离开现场,做个积极的暂停,看见自己的情绪,并接纳它,先让我们冷静下来,感觉好起来。
甚至可以做做家务活,通过运动释放负面情绪,或者看一下搞笑的视频来转移注意力。创建积极暂停区:在家里给自己找个冷静角,也可以给孩子做一个,地方不用太大,他可以是小角落,但可以让你平静下来。
明白孩子需要什么,他们为什么会表现出“叛逆”的行为,
以及自己的方法是否真的适合孩子未来的发展。
我们一门心思要给的教育方式,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,这点我们要搞清楚。
知道孩子的需求,是教育的先決条件。
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象和感受被吼叫的心理,相信每个家长小时候也都有被误解、被吼叫经历,
那时候的我们,多么的孤单和无助……
所以,吼叫孩子之前,尝试着站在孩子的立场上,去感受他的感受、去理解她的行为。
当一个人内在很充盈的时候,就很少会在心中燃起“愤怒”之火,就不太会发脾气。
哪怕你想要发脾气的时候,也很容易觉察到自己。然后做个积极的暂停,在自己的“暂停角”,很快感觉就平静下来了。当孩子出现问题,我们把自己能用的方法都用了,孩子依然没改变,我们的耐心没有了,我们就直接吼叫,甚至打骂解决当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,学会了解决孩子问题的正确方法,我们知道如何解决,也会在孩子身上看到改变和希望,自然没有那么多无名火可发~
常言道:有理不在声高。
教育孩子也是一样,想让孩子接受你的意见,就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,学会降低音调和孩子沟通。
写在最后:
妈妈们先学会照顾好自己,让自己感觉好,才能做得好,才有能力和有能量照顾好孩子和家人。
还要不断的通过学习,提升自己的教育认知,教育能力。
因为我们的教育认知决定着我们的教育行为,我们的教育行为直接影响教育结果。重复过去的教育行为和习惯,只能得到今天的教育结果,